沧州孔子学会传统经典读书会2025年第四期举行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沧州孔子学会联合隐酌书吧于4月20日举行了2025年第四期传统经典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由隐酌书吧经理杨雪主持,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主讲。此次读书会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中庸思想,探讨了中庸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同时,读书会还在线上进行同步直播,千余名传统文化爱好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沧州孔子学会联合隐酌书吧于4月20日举行了2025年第四期传统经典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由隐酌书吧经理杨雪主持,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主讲。此次读书会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中庸思想,探讨了中庸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同时,读书会还在线上进行同步直播,千余名传统文化爱好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在读书会上,孔繁义会长从《礼记》中祭祀的中庸智慧、从《论语》看日常处事的中庸之道两方面作介绍,通过对其在古代祭祀礼仪和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这一古老智慧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孔繁义会长首先指出,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之一,它像一条坚韧的丝线,贯穿古今,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国家治理中的刚柔并济,还是个人修养中的不偏不倚,中庸思想都在无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古代,祭祀礼仪是中庸思想的重要体现。孔繁义会长从《礼记》中关于祭祀的记载入手,揭示了中庸思想在祭祀礼仪中的体现。在祭祀过程中,人们通过庄重、有序的仪式,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祈愿。这种祭祀礼仪体现了中庸思想中的“敬”与“和”,即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他引用《礼记·檀弓》中的“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说明祭祀的核心在于内心的真诚而非外在形式的奢华。这种“适度”的原则,正是中庸思想的精髓所在。
在谈到《论语》时,孔繁义会长重点分析了中庸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他引用《论语·先进》中孔子对子贡的回答“过犹不及”,强调做事需把握分寸,避免极端。此外,他还提到《论语·雍也》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明个人修养需要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平衡。
孔繁义会长特别指出,中庸思想不仅仅体现在祭祀礼仪中,更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庸思想倡导的是“和而不同”的理念,既要保持独立思考,又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在自我修养方面,他引用《中庸》中的名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避免过度沉溺于某种情绪;在职业发展方面,中庸思想倡导的“适度”原则,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健康与家庭生活。
最后,孔繁义会长强调了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庸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生活方式,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参加读书会的各位传统文化爱好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庸思想,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双赢局面。
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原则。无论是祭祀礼仪中的“敬”与“礼”,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中庸思想都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智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