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孔子学会传统经典读书会2024年第三期举行

0

11月23日,沧州孔子学会联合隐酌书吧举办了2024年第三期传统经典读书会。本期读书会主题为“《诗经》惊艳时光三千年”,学会邀请河间诗经研究会副会长田艳芳和沧州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张徽贞作了主旨讲座。隐酌书吧经理杨雪主持读书会。线上300余人在线观看了读书会直播。

11月23日,沧州孔子学会联合隐酌书吧举办了2024年第三期传统经典读书会。本期读书会主题为“《诗经》惊艳时光三千年”,学会邀请河间诗经研究会副会长田艳芳和沧州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张徽贞作了主旨讲座。隐酌书吧经理杨雪主持读书会。线上300余人在线观看了读书会直播。

        田艳芳老师以“长物话《诗经》”为题,从《诗经》的传承和什么是《诗经》两个部分作了深入阐述。
        在《诗经》的传承方面,她列举了尹吉甫、韩婴、刘德、毛亨毛苌等多位历代沧州名人在《诗经》传承上所作的贡献。南皮人尹吉甫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诗经·大雅·韩奕》《诗经·大雅·江汉》两首诗均为尹吉甫所作。 西周晚期青铜器兮甲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玁狁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任丘人韩婴西汉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是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河间毛公祠有盈联曰:“祠接虞邱毗邻尚近韩婴墓,学宗瀛海班妄应删夹漈诗”。河间国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毛亨作《毛诗古训传》,传授侄儿毛苌。时人谓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思瀛轩毛氏家谱》载:有我先祖亨公苌公叔侄二人重注《诗经》,为四方一代之名儒,葩诗之美继卜世之传。
        在第二部分,田老师讲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王朝逐渐创作,收集,整理的,为推行礼乐文明而应用的乐歌的歌词,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我们的先民是唱着《诗经》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并给中华文化的道德、行为、审美塑造了标准,很多习俗和心理习惯都一直延续下来。《诗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风俗与婚姻、劳动与爱情、祭祖与宴会、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等,是我们了解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孔子在《论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另外,田老师还介绍了叶嘉莹先生2004年考察君子馆和诗经村的情况。

        张徽贞老师在谈到怎样读《诗经》时说:“沧州,一个与《诗经》有着深厚渊源的地方,对《诗经》的推广普及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怎样普及《诗经》,怎样让更多的人爱上《诗经》,怎么让古籍里边的《诗经》活起来,最好还能火起来?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后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诗经的普及方面,张老师分享到,《诗经》是我们的文化记忆,我们应该浸润她的诗意风雅。《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对于当时的时政、战争、徭役、婚姻和爱情等方方面面的叙写,展现了周朝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的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所描绘现实主义精神,对当地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依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诗经》让我们更容易找回初心,它所描绘的这种精神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依然鲜活美好。《诗经》今天依然可以作为我们的美学向导,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在《诗经》里以各种美轮美奂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它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谐美、朴素美。通过《诗经》进校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我们要活化经典,诗经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思想,为我们今天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提供了范本和依据。
        沧州作为诗经的传承地,要不负历史给予我们的这一文化遗产,不仅要传播弘扬,还要创新发展,让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载体来承载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要。这是一个城市最深层的力量,最深厚的软实力。我们应该把《诗经》这颗世界文化殿堂的明珠擦拭得更加明亮,让更多的人在事业中增进家国情怀,在诗歌里读懂中国,读懂沧州,不断点燃人们对《诗经》的热情和热爱,让《诗经》在沧州、在全国能够火起来。

      读书会现场,林如月、肖雪、马虹、李瑞可等几位老师也分别作了学习《诗经》的心得分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