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孔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淮北举行
6月22日,第十一届孔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淮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学术报告。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秘书长孔维涛应邀参加研讨会。
6月22日,第十一届孔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淮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学术报告。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秘书长孔维涛应邀参加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哲学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张志强教授作主旨报告。
儒促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市政协原主席孔令玉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对张志强教授来淮北登坛设教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表示,两千多年来由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指明方向。儒促会成立八年来,始终扎实推进儒学文化的研究阐释、教化普及、交流传播等,孔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连续十一年举办,不断深入挖掘孔子思想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本次报告会作为儒促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意义,扛牢文化“两创”使命担当,把广大孔子后裔的热情转化为研究成果和强大动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儒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德立主持学术报告会。他在报告会总结中说,张志强教授从纵向的宽广的历史学大视野、横向的厚重的中国经典的文化贯通,横纵交织,延续传承,诠释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张志强教授从认识中国的态度与方法入手,对几种认识中国的误区进行了批驳,这对于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有重要指导意义。张志强教授阐释了中华政教原理与中华文明特质,表示古代的经史传统给今天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我们每个人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创新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守正创新,赓续文脉,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投身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