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走进“儒家文化再生地”献县—-沧州孔子学会第二期传统文化游学体验活动在孔献山庄举行。沧州孔子学会四十余名老师、中小学生和献县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参加活动。沧州孔子学会副会长魏金栋、秘书长孔维涛参加活动。

吕永森

  本期活动特邀请沧州孔子学会理事、献县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吕永森做为主讲老师,在孔献山庄举行了“儒家文化再生地”主题学术交流。吕老师以《河间国学中心的形成与覆灭》为题的介绍了献县自建制2300年以来的历史概况和献县在儒家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感到光靠严厉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难以长治久安,开始恢复儒家文化。武帝之兄刘德在河间国(国都“乐成”,今献县)招揽毛苌、贯公等经学博士,整理先秦儒家典籍,使《尚书》、《礼记》、《诗经》等儒家典籍得以流传后世,为“秦劫楚火”后儒家文化复兴和汉文化的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献县“儒家文化再生地”之称的由来。

魏金栋

孔维涛

于万复

杨茂东

王今伟

杜书恒

  交流阶段,与会各位老师纷纷发言,沧州孔子学会副会长魏金栋表示,沧州孔子学会今年举办了十几场文化活动,两场传统文化游学体验活动,今天我们走进献县,了解献县的历史和儒家文化的传承,听了吕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希望今后与献县的各位学者老师加深交流。于万复老师表示,近年来,沧州在史学、诗词、儒学等方面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各种团体也纷纷成立,特别是沧州孔子学会的成立,给爱好儒学研究的各位老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相信在沧州、献县这片大地上一定能够将儒家文化发扬光大。杨茂东老师希望沧州的广大儒家文化爱好者经常走进献县,更希望献县的文化能够走出去,加强交流。诗词协会王今伟会长讲到,一直关注沧州孔子学会,今天能有机会参加学会的活动特别受益,特别是听了吕老师的讲座后,加深了对献县历史文化的理解,希望今后听到更多更全面的讲座。

  会前,与会各位老师还参观游览了孔献山庄。孔献山庄始坐落于献县垒头乡沈于村,建于2011年,山庄集中医理疗刮痧、教育培训、生态颐养、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养老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是河北省第一批中医药健康示范基地和省级观光采摘园。

  近年来,在垒头乡党委的领导下,山庄旅游发展蒸蒸日上,不断刷新日接待游客人次纪录,仅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数千人次。

  下午,大家还参观了河北圣裔堂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工厂车间。河北圣裔堂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由孔健、孔德海创建,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中高端品牌玻璃茶具公司。产品涵盖煮茶壶、蒸茶壶、公道杯、茶碗、茶叶罐等茶具品种,其中专利产品达上百种。公司坚持走“品牌化、国际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提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美学的相融合,挖掘钻研东西方茶具工艺之精华,摒弃复杂,体会古人智慧与匠心,在每件器物中都融入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敬意与礼赞。

  最后,大家来到献县单桥,单桥位于献县城南6公里滹沱河故道与两京御道的交叉口。元代至明崇祯前为木桥,曾称“五节桥”、“柱史桥”。明崇祯二年(1629)始建石桥,至崇祯十三年(1640)历时十一年,没花官府一文钱,全部靠民间化缘,募捐建成,又称“善人桥”。清康熙帝、乾隆帝多次南巡都曾经过单桥。

  单桥全长69米,宽9.6米,五孔四门,引桥呈八字形,桥面两侧设栏板、望柱,桥身全部由青石筑成。单桥桥身有栏板62块、望柱72根。当地至今对单桥还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通蛟龙碑”的传说。
  单桥的设计,在汲取赵州桥、卢沟桥等我国古代石拱桥建筑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到的建造特点:一是大孔中间加小孔,五大四小,整座桥有九孔,寓含吉祥、至尊、至高之意;二是为适应河道急转弯的需要,采取了南高北低、不对称的设计,这样既减轻了石桥的恒重,又减轻了水流对桥身的冲击。
  单桥历来被誉为“画桥”,其精湛的石雕艺术被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喻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2006年,单桥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单桥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2017年9月,单桥被评为“最美古建筑物”。

图:姚会青、解康、谢宏福、马俊仁

文:孔维涛

作者 hbczci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